这一波投资的主线就是算力,华为董事说:美国基本上在算力上卡不了脖子了,为什么连续炒作PCB,CPO方向,主要原因就是算力需求量太大了

Connor 以太坊 2025-09-29 5 0

你有没有发现,这两年身边人聊投资,嘴里蹦出来的词基本绕不开算力。动不动就是服务器、芯片、CPO,好像谁不提两句就落伍了一样。可问题是,这股风到底真有逻辑,还是市场又在找借口炒题材?

这一波投资的主线就是算力,华为董事说:美国基本上在算力上卡不了脖子了,为什么连续炒作PCB,CPO方向,主要原因就是算力需求量太大了

我今天看了个数据,直接愣了三秒。2024年年初,中国日均Token消耗量才1000亿,现在呢,已经飙到30万亿了,翻了300多倍(数据来源:澎湃新闻 2024年7月报道)。单单豆包一天就吃掉16.7万亿Token,这么大的消耗量,换算成背后的服务器、显卡、PCB,那就是海量需求。你说这市场能不盯着吗?

再往下看,你就明白为啥PCB、CPO这些方向被连续炒作。PCB是干嘛的?就是电路板,服务器和芯片的底子。CPO呢,光电耦合,把算力和高速通信拉通的关键技术。这些东西全都绑在算力这条链上。要有AI大模型,就必须要有庞大的算力,要算力,就得上服务器、芯片、PCB,逻辑一环扣一环。

这一波投资的主线就是算力,华为董事说:美国基本上在算力上卡不了脖子了,为什么连续炒作PCB,CPO方向,主要原因就是算力需求量太大了

我查了下背景,中国现在是全球算力硬件的生产大国。比如PCB,有些企业八成产能是出口的(数据来源:中国电子信息行业联合会2024年数据)。同样一块板子,美国生产和中国生产,成本差别巨大。

美国那边制造成本普遍高出30%到50%,这还不算人力和供应链的麻烦。别说美国,欧洲也得算力,关键国内自己更得搞。因为AI已经不是个概念了,它已经开始渗透到无人机、机器人、无人驾驶这些领域。每一条线都在要算力。你想想,需求能不爆吗?

展开全文

但这里有个微妙的地方。华为的董事放话说,美国在算力上卡不了脖子了(来源:华为董事接受媒体采访,财联社2025年1月报道)。

这句话很硬气,可背后其实也是个现实判断。美国当然想压中国高端芯片,但问题是光靠芯片不行,整个算力堆栈要配合。服务器、光模块、PCB,这些硬件美国根本没法完全替代中国的产能。全球供应链在这里卡住,美国也不得不买单。市场抓住这一点,拼命炒逻辑。

这一波投资的主线就是算力,华为董事说:美国基本上在算力上卡不了脖子了,为什么连续炒作PCB,CPO方向,主要原因就是算力需求量太大了

我再说点现实细节。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的数据,2024年底中国算力总规模突破了230 EFLOPS,年增速30%以上(数据来源:中国信通院 2025年1月发布)。这意味着算力已经成了像电一样的基础设施,增长速度完全不输新能源和互联网早期。换句话说,这不是虚的,是硬需求。

但是话说回来,炒作和趋势之间还是有区别的。资本市场喜欢把逻辑拉到极致,好像所有公司都能分到蛋糕。但真到产业层面,算力硬件能真正受益的,还是那些能稳定量产、成本压得下去、出货规模够大的企业。

就像PCB,有上千家公司,但真正能给海外头部客户供货的,没几个。市场炒起来容易,但落到细节上能兑现业绩的公司屈指可数。

这一波投资的主线就是算力,华为董事说:美国基本上在算力上卡不了脖子了,为什么连续炒作PCB,CPO方向,主要原因就是算力需求量太大了

这让我想到另一个问题。算力这件事,本质上是全球性需求。美国要搞,欧洲要搞,中东也在砸钱建大数据中心。可一旦大家都来抢,中国的制造能力会不会变成新的出口支点?

如果八成产能是出口的,那国内需求爆发的时候,会不会出现反过来产能不够分的局面?我翻了下工信部的预测,2025年到2030年,中国算力产业年复合增长率预计在15%以上(数据来源:工信部算力白皮书2024)。这速度太快了,行业本身可能都跟不上。

想到这里,我就有点复杂。一方面,你看逻辑真的是铁板钉钉。算力需求在那摆着,硬件生产大国优势也在这。另一方面,资本的热情往往会提前透支行业成长空间。现在看着全是红利,可几年后会不会是另一种局面?这点我说不准。

这一波投资的主线就是算力,华为董事说:美国基本上在算力上卡不了脖子了,为什么连续炒作PCB,CPO方向,主要原因就是算力需求量太大了

但我能确定的一点是,算力这波浪潮不会停。无人机、机器人、无人驾驶,这些行业都是实打实要跑的,不是概念。背后全是服务器和芯片的堆叠需求。PCB和CPO炒作背后,其实就是在押注这个趋势。

所以问题来了。假如中国的算力产业继续这么增长下去,几年后我们会不会面临一个新的尴尬:不是被别人卡脖子,而是自己算力也供不上自己? #热问计划#

评论